【电缆网讯】钠离子电池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更是迎来爆发式增长。
日前,众钠能源与台铃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2年内向后者提供不低于200万套聚钠1号钠离子电池包,并在今年三季度开启量产交付。从小批量试用到获得规模订单,钠离子电池开始进入实质化落地交付阶段。
2023年被业内认为是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元年。从各企业公布的信息来看,今年以来,宁德时代、中科海钠、众钠能源、传艺科技、鹏辉能源、孚能科技等企业密集发布钠离子电池产品,并宣称大额订单在手或具备量产供货能力。而去年钠离子电池全行业产能仅为2吉瓦时,即中科海钠建成的2吉瓦时钠离子电池量产生产线。
今年4月,众钠能源发布了基于聚阴离子的硫酸铁钠路线首款钠电产品——聚钠1号,售价为599元,折算为0.45元/瓦时左右。“价格明显低于锂离子电池产品。”赵建庆指出,公司户储电芯将于今年四季度上市,能量密度为125瓦时/千克,循环寿命超过5000次;大储方形电芯也将于明年四季度上市,循环寿命超过8000次,且具备低成本优势。“规模化量产后,钠离子电池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到0.35元/瓦时以下。”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钠离子电池有望复制锂离子电池的高速发展路径,成为未来10年内成长性最高的新兴产业之一。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钠离子电池出货量将超过50吉瓦时,到2030年将超过1000吉瓦时,未来几年,钠离子电池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