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网讯】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能源行业面临着历史性的转型和创新重任。

“能源转型既包括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也包括空间格局的优化平衡,二者共同产生效果。其中,必然存在各种各样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近日召开的“2020中国能源研究会年会”上指出,能源安全已不仅限于供需安全,还要注重环境安全、气候安全,确保大气、水环境等可持续,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推动能源低碳转型。
杜祥琬认为,“富煤、贫油、少气”的传统认识,现已跟不上发展要求。目前,风能和太阳能的已开发量远低于技术可开发量的1/10。这意味着,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体系,资源基础丰厚。
除了供给,还有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认为,在碳中和的新目标下,能源转型要从需求侧做起,节约能源、减少能源需求是基础所在。
“实现碳中和情景,主要依靠风电、光电、生物质能源等。这就要求化石能源需求尽可能最小,以降低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以及碳汇等压力。尽可能减少末端对燃料的依赖,能源输送路径由过去‘燃料-热量-电力’转为直接使用电力或由电力到热量的方式。”江亿表示,降低终端能源需求,消费观念及模式的转变很关键。
杜祥琬表示,长期以来,业内习惯于大基地、大电网模式。但其实,风电、光伏、生物质等资源,均适合形成分布式的低碳能源网络,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则更具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