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管式模具的常规配模方式一般根据经验和常规方法选配,但是这种方式选配的模具对产品来说并不是具有唯一性,更是具有随意性,对初学者来说对这样的配模很茫然。
 理论上可以把挤管式挤出是看作:模芯和模套出口处的一个环状塑料截面层经过一定的拉伸(缩小)包在电缆线芯上形成更小的截面。如果没有经过这样的拉伸将形成一个空管子。在实际生产时因线速度大于料流挤出的速度形成了拉伸。料流出模口后形成一个圆锥。假定出胶量不变,根据线速度的不同圆锥的锥度也不同,但这个圆锥里,环状切面是保持一定的比例缩小,挤管式挤出实际是塑料从一个大环拉伸成一个小环,线速度快,小环向前错位移动,则紧包:反之则松包。
 拉伸比形象的说就是挤出模套口的塑料面积与挤包在线芯上塑料的环型截面积之比。以次为依据,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利用圆锥的中心剖面图可得到相似三角形而推导下面公式。
 具体用数学公式推导后得到如下的式子来说明:
 (D大/d大`)(/D小/d小)=K
 当K>1时,紧包     当K<1时,松包
 当K=1时,平衡拉伸    (D2大-d2大)/(D2小-d2小)=S
 D大—模套内径   d大—模芯外径
 D小—成品电缆外径    d小—线芯外径
 K—配模系数    S—拉伸比
 拉伸一般根据塑料的熔融状态下的粘度、流动性及用途的不同,拉伸比也不同,拉伸比用S表示。
 根据上面可知,K值大于1时,出胶量增加越大,通过快速收线来达到所许外径,这样使料流形成错位移动而达到拉伸目的,提高生产效率。K值越大,拉伸越大。生产效率越高,但是K值也不可太大,太大则发生圆锥拉破,表面粗糙等缺陷。
 在F46的生产过程中(用挤管式)的模具设计中,只有应用了拉伸平衡度,才能避免出现圆锥撕裂、针孔、裂缝、松包等现象,生产出优质的电线绝缘和护套。后来将这样的平衡原理推广应用到聚氯乙烯、聚乙烯等其他塑料的挤管式模具的配模及设计中,同样也得到成功,使挤管式的配模了理论支持。
 挤管式模具的用途:
 (1)某些材料决定F46、 F40 、PFA
 (2)电缆的结构决定,绳管电缆,聚乙烯管,竹节式,泡沫电缆,皱纹外导体电缆的护套
 (3)高速色彩的条件下挤管式阻力小,出胶量大。
 (4)某些电缆的绝缘不宜偏心且易操作,但拉伸要大挤包紧一些。
 注意:
 (1)模具设计时要考虑到挤出压力(及出胶压力),小设备做大线,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挤出的护套会在熔接线的地方开裂,模套和模芯的环节面积太大,需要减小,拉伸比也要减小。
 (2)模芯的角度必须要比模套的角度小,也是确保压力稳定推进。
 (3)模芯的承径和模芯的模嘴的长度要匹配。
                    
                    电缆网转载请注明出处